不久前,我国首部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发布,进一步明确了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我国加氢技术取得新突破,加氢站数...
不久前,我国首部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发布,进一步明确了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我国加氢技术取得新突破,加氢站数量居世界第一。
今年以来,各省市加快实施氢能项目,全国20多个省份出台了200多项氢能规划和指导意见。目前,正在建设和准备的风光制氢项目有40多个。
目前,除了传统的化工、钢铁等工业领域,氢能在交通、能源、建筑等其他领域也得到稳步应用。在交通领域,乘用车和重型卡车是目前中国的主要车辆,运营的氢燃料电池驱动的车辆超过6000辆,约占全球运营总量的12%。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生产和应用市场。
国家能源局节能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刘:在氢气加注方面,已经建成了250多个加氢站,占全球总量的40%左右。加氢站数量居世界第一,35 MPa智能快速加氢站、70 MPa一体化移动加氢站等技术取得突破。
新闻链接:什么是氢能?
提起氢能,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小时候玩的氢气球?还是燃料电池?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个短片了解氢能。
氢和氧反应产生的化学能就是氢能。氢是宇宙中分布最广的物质,在地球上主要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因为氢必须由水、化石燃料等含氢物质制成,所以是二次能源。
根据氢能的形成过程,我们一般将氢能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灰分主要是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氢气,生产过程中会排放二氧化碳。目前市场上的氢气绝大多数是灰氢,约占全球氢气产量的95%。蓝色是指有碳捕集措施的化石能源产生的氢气,碳排放强度大大降低。绿色是指用可再生能源分解水得到的氢气。
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刘:拥有与风电光伏新能源发展相耦合的天然优势,完善氢能产业链,使其经济技术达到工程化、商业化应用阶段,无疑将为我国新能源发展创造巨大空间。
我国加快氢能产业布局取得多项突破。
考虑到氢能的独特优势,近年来,我国加快了氢能产业的发展。氢能制备、储运、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多项突破。
目前,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环渤海地区的氢能产业正在集群发展。中国在氢能技术创新、电解水制氢装置、储运设备、燃料电池等方面掌握了一批先进技术,高端设备正逐步推向市场。氢能制备方面,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在华北、西北地区积极推广,电解水制氢成本稳步下降。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能源政策研究部部长景:在全球范围内,我们在绿色氢这种可再生能源制氢功能的供应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并且基本上拥有完善的氢能产业链。就应用而言,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因此如果技术成熟,可以在市场上部署和利用,这将很快降低节能应用的成本。
看到氢能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目前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央企布局了包括制氢、储氢、加氢、耗氢在内的全产业链,加快突破氢能全产业链关键材料和关键技术装备瓶颈。
中海油近日宣布,位于广东惠州的中国首个基于电子气技术的煤基制氢装置已平稳运行260多天,生产氢气超过5万吨。
中海油惠州石化公司煤制氢部副经理周建新:目前世界上只有两套E气煤制氢装置在运行,与传统的天然气制氢工艺相比,可降低成本20% ~ 25%。
记者在国家电氢燃料电池生产线上看到,我国自主研发的质子交换膜、膜电极组件等核心部件已用于大功率氢燃料电池堆。随着国内首条完全自主可控的质子交换膜生产线的投产,打破了国外产品的长期垄断,同时国内制氢成本大幅降低。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银广:质子交换膜,我们2017年买的时候,最贵的时候一万块一平米。随着我们30万平米质子交换膜生产线的投产,国外进口的价格也大幅下降。现在1000元左右,自主技术的突破对整个产业链的成本降低也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全球在建最大的光伏绿色制氢项目——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色氢气示范项目已开工建设,年产绿色氢气2万吨。国家管网集团积极探索氢气储运业务,开展了在役天然气管道掺氢输送试点示范工程。
加强顶层设计促进氢能产业有序发展
新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强调,要充分发挥规划引导和政策激励作用,推动地方政府结合自身基础条件合理布局氢能产业,实现产业健康、有序、集中发展。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院长助理刘:近年来,国内对氢能发展的关注几乎都集中在交通领域、新能源汽车领域,氢能在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等方面都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中国需要以更广阔的视野,更全面地挖掘自身的潜力和价值。
专家表示,中国不同地区的资源能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差异较大。各地区要系统规划,合理布局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空间、地方财力,避免盲目跟风。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王镇: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应该说成本还是比较高的。所以还是要发挥各地区、各企业的优势。会适当有一些重复,但防止大规模重复。
目前,氢能产业链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关键材料和设备制造尚未实现自主可控。要通过产业发展联盟、国家创新平台等机制,依托产业链龙头企业建设研究联合体,全面提升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和原始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国产化进程。
国家能源局节能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刘:积极引导氢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能源法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将氢能纳入能源系统管理,以法律的名义明确氢的能源属性,为社会参与氢能发展建立稳定的预期。
国家发改委创新与高技术发展司副司长王翔:围绕氢能标准化管理、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创新、氢能产业多元化应用试点示范和国家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